VIP福利
主页 > 医学 > 实验针灸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实验针灸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399 0 未知

实验针灸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分类 医学

价格:¥4.9VIP¥0

购买数量: (库存:充足

免登录购买

扫描二维码轻松支付

  •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绪论

1、 实验针灸学定义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学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 实验针灸学研究内容

3、 针灸对机体的作用

(1)镇痛作用

(2)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

(3)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实验证明针灸对机体各个脏腑器官均能发挥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靶点和多途径的调衡作用,从而可以分别获取诸如镇痛、抗休克、抗感染、止痉等不同的效果。

4、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5、 影响针灸效应的基本因素

6、 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

7、 实验针灸学的任务

8、 实验针灸学的在针灸教学中的作用

9、 针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两个基础和三个能力

两个基础即传统针灸学和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三种能力即继承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10、 学习实验针灸学的基本方法与观点

(一)基本方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进入积极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状态,并尽可能在解决实际问题(如课题研究)中应用所学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基本观点

1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2功能与形态结构结合的观点

3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问题的观点

3临床实验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观点

5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1、 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1-1

12、 穴位的含义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

13、 穴位的功能

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14、 感受刺激的特点是什么

1 、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

2 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

3 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15、 穴位病理反应的定义 穴位诊断法

穴位病理反应: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的作用,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

16、 穴位病理反应的分类

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

分三大类:

1、感觉异常

1)痛觉过敏:穴位自发性疼痛、穴位压痛

2)知热感度异常:

上升或下降:上升,实证;下降,虚证

知热感度定义:脏腑病变相应经脉之井穴或原穴对热的敏感发生变化。

2组织形态学改变

色泽、形态改变:

例如:

丘疹、白斑、脱屑、瘀点、局部血管扩张(红线)

凹陷、隆起、条索、硬结:

3 生物物理特性变化

(1)电学特性变化

(2)热学特性变化

皮温↑↓→红外线热度检查 ↑实证↓虚证

(3)光学特性变化

(4)生物化学特性变化

17、 针感感受装置、传入神经、脊髓传导通路等

1、感受装置

(1)针感点基本上分布在深部组织,偶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

肌肉浅薄处、关节,针感部位较浅

肌肉丰厚处,针感部位较深;

例:足三里 产生针感的部位

最浅0.7cm

最深3.5cm

皮下组织深度0.3-0.5cm

(2)针感点可分布于穴区的各层组织中,以深部组织较为多见。

组织包括:

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肌腱、腱周结缔组织、神经干、血管壁、骨膜等

(3)几乎所有的针感点均有神经、血管分布。

产生针感的神经结构包括:

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神经干(支)、环层小体、肌索和血管壁上的传入神经和某些包囊感受器。

(4)针感的形成原因与上述结构均有关,但与神经关系密切。

(5)小神经束和游离的神经末梢是多数穴位的主要针感感受装置。

(6)针刺可以兴奋深部组织中的各类感受器(牵张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7)针感形成机制

针刺机械刺激——肥大细胞和其他组织损伤破裂——释放组织胺、5-HT、缓激肽和慢反应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小神经束、其他感受器——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给躯体感觉神经——传给大脑

2、传入神经



1、分类Ⅰ、Ⅱ、Ⅲ、Ⅳ。

(Aα、Aβ和γ、Aδ、C类纤维)(粗——细)

Aαβδ:脊神经中粗的快速传导的有髓纤维

B类纤维:有髓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类纤维:细的无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缓慢

2、针刺信号可兴奋四类神经纤维

3、针刺信号主要沿着躯体感觉神经中Ⅱ、Ⅲ类纤维传导。

4、电针感以Ⅱ、Ⅲ类纤维为主传导,而手法运针针刺主要由Ⅲ、Ⅳ类纤维为主传导。

3、针刺信号的脊髓通路

(1)针刺信号主要由脊髓上传至高级中枢。

例:

完全脊髓横断损伤的患者的脊髓水平以下部位感觉功能几乎完全丧失针刺这些部位没有针感和手下感

(2)针刺信号的脊髓通路沿对侧脊髓腹外侧索上行,与脊髓浅感觉通路(痛温觉)传导路径相关。

(3)脊髓深感觉通路:薄束、楔束参与得气的维持。

4、针刺信号的脑内通路

针刺信号——脊髓—丘脑—丘脑皮质束—内囊—

大脑皮质——形成针感

5、针刺信号的循经传导


18、 如何理解针感性质的多样性

1、针感是一种深部感觉,有的定位明确,有的不甚明确

2、针感性质多种多样,但与混合感多见,其中痛感也是一部分

3、针感性质多样性与以下因素有关

(1)穴下的组织结构不同:

刺激神经干-麻;刺激肌肉、肌腱、骨膜-酸胀;血管-痛

(2)与感受器和兴奋的神经纤维类型不同:

手针主要兴奋Ⅲ、Ⅳ类神经纤维-酸麻重胀;

电针主要兴奋Ⅱ、Ⅲ类神经纤维-麻

(3)针刺参数不同

①进针深度和方向

②刺激方法

③刺激手法

④刺激部位

⑤刺激强度

19、 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

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

[手下感实质]穴位部位肌肉轻微紧张性收缩

[穴区肌电与主动肌电]针刺得气时针处肌电活动幅度和密集程度比肌肉主动收缩时小的多,区别如下:

(1)频率

穴区肌电:在55Hz和165Hz附近为多

主动肌电:在0—1000Hz范围内

(2)波幅

穴区肌电:

通常在80—300μV之间,少数在400μV以上。

主动肌电:可达100—300mV


20、 穴位肌电的本质

与施术者手下感同时出现的肌电活动可能来源于

针直接刺激肌肉引起的肌肉收缩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引起的活动

针处自发的肌电活动

针刺刺激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分支引起的反射性活动。


21、 简述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

在肌肉组织比较丰富的穴位,三者有规律性的关系。

“大肌电”在重度手下感和强针感时出现最多;

“小肌电”在轻度手下感和中度针感时出现最多;

“无肌电”在针下松空和弱针感时出现最多;

没有肌肉或肌肉少的部位,如头顶、耳廓、手指等处的穴位,针刺不能产生真正的手下得气感,但受针者仍有明显的针感。

正常情况下,三者的关系可能是

针刺—肌电—兴奋传入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大脑产生针感(酸麻重胀)—针处肌肉收缩—产生手下感——  加强针感

1-2

22、 经络现象定义

经络现象:人体出现的沿古典以及记载的经络路线的感觉传导或可见的皮肤色泽及组织形态改变等,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循经性,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经络现象是循经感传现象。

23、 循经感传现象

以针刺、电脉冲及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一种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古典以及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

24、 循经感传出现率

感传普遍存在

Ⅳ型在人群中出现率递减

感传的出现率平均是20.3%,显著型的出现率为 0.35%

④ 感传的出现率涉及因素:

出现率与地区、民族、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25、 循经感传的八大特征

简答题:

1.循经扩布

2.感觉性质多样

3.慢速传导

4.双向循行与回流现象

5.宽度与深度不均

6.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7.趋向病所

暂无下载记录
    暂无商品评价

热门资源

260门医药护合集

   浏览:5346

39科教育学合集

   浏览:2190

【食品科学类】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笔记合集

   浏览:1460

【药学】合集

   浏览:1190

【文学历史类】资料合集

   浏览: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