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福利
主页 > 公共管理 > 社会工作理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理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186 0 未知

社会工作理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分类 公共管理

价格:¥3VIP¥0

购买数量: (库存:充足

免登录购买

扫描二维码轻松支付

  •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无疑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 Howe(1987)认为社会工作理论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前者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后者涉及社会工作的本质、目标、特色和过程。实际上,这两者是密切关联的。因为任何的社会工作理论都要立足于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不理解人与社会的本质,这样的社会工作理论是盲目的或肤浅的;反之,如果“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不能为社会工作的目标、过程和实践提供任何洞见,它必然是空洞的乃至无效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相互贯通的,“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包含着特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也蕴涵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要素。

2.社会工作理论提出者:Turner1986),{不太确定谁提出来的需要商议}

 

第二章社会工作理论范式:四个传统(大题)

实证传统:心理动力、认知行为、

人本传统:存在主义、灵性视角

激进传统

社会建构传统:叙事治疗

实证传统实证主义的早期传统可以追溯到其命名人——社会学的缔造者之一孔德,他在《论实证精神》中为实证主义确立了最初的哲学原则,这一反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很快就发展成为指导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实证主义强调只有唯一的实在,关于这个实在的知识可以经由感觉去获得,并将非描述性的陈述排除在知识体系之外,从而保证知识和科学的统一性。实证主义的理论观包括:(1)主张只有那些能够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或观察中找到证据的东西才能称作为知识;(2)认为任何一般观念都必须有客观所指,而且这个客观所指事物必须是我们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到证据的;(3)价值不是知识,因为它无从证明;(4)坚信科学方法的统一性,意味着实证主义者只接受一种探索世界、为知识提供证据的方法

人本传统人本传统关注作为整体与其环境的互动、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解和解释,认为全人的观点是有效实践的核心,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尽管所有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都受益于人本主义传统,但是存在主义治疗和灵性视角则更为彻底和全面地沿袭了这一传统,并形成了具体的实践理论体系。然而,人本传统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式更多聚焦于个人层面,对宏观实践层面的论述则少而又少,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缺失,毕竟很多社会问题是具有深刻的制度根源的。另外,人本传统下的社会工作模式似乎缺乏结构化的实践指引,这使得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难以把握其真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传播和应用。

激进传统激进传统的目标是经由赋权、经由将个人的体验与社会和政治结构联系起来而实施行动以促进改变。这包括反歧视实践、反压迫实践、批评实践、结构视角、赋权视角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它们的核心主题是:平等的结构而非不平等的结构是干预的目标,合作和分享是干预的主线。不过,基于激进传统的社会工作实践被批评过于政治化,因为对很多社会而言,激烈的社会变迁的希望是渺茫的,因此它可能无法很好地回应个人的迫切需要和情感问题(女性主义实践模式可能例外),有忽视个人的风险。另外,激进的实践可能得不到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的支持,尤其在服务外包和新管理主义的脉络下。因此在美国,激进实践的追随者并不多见。

社会建构传统

在理论观上,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包容社会工作者应该知晓的全部。建构主义者并不认为人们无法在对行动的各种理论解释中获取共识。相反,他们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依照社会一致认定为正确的理论论述去理解我们周遭的事物。因此,共识很容易形成。建构主义者不断追问的是,是谁制造了共识?共识是如何达成的?众多后现代主义者更进一步关注这种共识中的权力关系。他们指出,这个权力关系直接生产了服务于特定群体、个体的利益的理论(Payne2005)。社会建构主义否认存在客观事实,我们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人造的,由此人们形成不同版本的“事实”,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任何


事物的存在都与一定的概念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概念体系对某些人是真实的,对另一些人则是不真实的;理论是相对的,具有历史的特殊性;事物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文化的、历史的。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普遍方式,我们所使用的分类与概念都是具有文化与历史特殊性的,它们是文化与历史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有赖于特定的社会设置和社会场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政治、历史、文化特殊性而非其普遍性和核心性(Sayer1997)。这显然为社会工作尊重多元的知识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可以理解为某种对专家话语霸权的信任丧失并反对简单地根据专业术语进行分类、类化、治疗和介入,因为所有现象都离不开个人的复杂生活。另一方面,社会建构主义自身的开放性和反思性亦提供了重要的对话机会,如此对话实践有利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建立一个包容性社会。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既然存在多重的现实,那就要看人们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建构。这个逻辑表明,我们可以抵抗现有的叙事和建构,并代之以新的叙事和建构,这是解构与重建的交织,两者并行不悖。社会建构主义影响下的具体社工实践理论有叙事治疗、寻解治疗、优势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社会建构主义取向的助人模式不再拘泥于缺陷、问题和障碍,而是试图关注案主的优势、意义、故事和能动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帮助案主改变境遇。

 

第三章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非例行)是生物成分,是人格的原始系统,它基于驱力或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缺乏组织,由快乐原则支持,回避痛苦,无法忍受压力。自我是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支配、管理和控制着人格,在本能与环境之间周旋,控制本我的盲目和冲动。它为现实原则所支配,能够实现逻辑思考并制定相应的计划。超我体现的是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超我涉及心理奖赏和惩罚,当合乎超我要求之时,个人会有自尊和骄傲,反之则会感到罪恶和自卑。如果个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能够维持和谐的关系,个人就具有完善的人格并能有效地与外界沟通。但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需要予以回应。

2.心灵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成意识的潜意识,即经由思考而可以觉察到的部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即那些产生的影响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又无从觉察的心理过程。潜意识是一个初级的心理过程,与理性思考不同,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3.焦虑是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焦虑是一种紧张状态,源自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抗争而引发的冲突。焦虑可以分为三类:现实的、神经质的和道德的。现实焦虑是对外在世界的危险的恐惧,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是个体内部的力量平衡的威胁所导致的。当自我无法控制焦虑之时,就只能依靠防卫机制。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或焦虑)而采用的方法,涉及抵制或掩饰不被允许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的冲突,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行、压制和升华。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应对压力,防止自我被压垮,具有适应性价值。但它们基本上都属于潜意识的水平之上。

暂无下载记录
    暂无商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