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贵州大学政治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政治: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政治的含义:
最初的含义是指城邦,既城市国家。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2种:一种是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家的解释;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本书展开的)。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我国儒家思想,如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仪的道德。
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伦理混在一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也一样。
柏拉图:研究政治思变源头“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政治学开山鼻祖,用道德的观点归纳政治。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法律论)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韩非子(法家观点):“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的观点: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君主必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他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政治活动特征: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马基雅维里完全摆脱了伦理学对政治的限制。德国首相埤斯麦和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也持同样观点。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观点: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分配论。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政治是“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特征:
1、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来决定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是权力(政权),核心是政权。
4、 政治活动是科学,艺术。
#*#政治的概念: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现象的范围:
1、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产生,并且到一定历史阶段而消亡的。
2、 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A、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
B、 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都属于政治现象。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基本理论方面,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与法学。
政治学与法学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权的时代。产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孔孟代表儒家政治思想;老庄代表道家政治思想;韩非代表法家政治思想;儒、道、法三家。
儒家政治思想:
由孔丘所创立、孟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汉代以后又屡加改造的儒家政治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史上也许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 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两书 。A、“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B、“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
法家政治思想: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
韩非子他反对儒家的“礼治”和“王道”,主张“法治”和“霸道”。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审不害的“术”融为一体,秦始皇正是利用法家的政治学说完成了秦朝的统一大业。
道家政治思想:
儒家与法家的治国思想虽然各自持着“德治”和“法治”以及“王道”和“霸道”两种治国原则;是积极的。老子和庄子的政治思想则与此相反,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
儒、法、道三家的治平之学各有特点、互相对立、互相渗透,有互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