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第一章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二、列举
1.各种历史观
天命史观、循环论史观、进化史观、英雄史观、神学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
2.最基本的几种历史观
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
3.历史学的渊源因素
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根源
三、论述
1.历史的学科结构。
历史学科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理论部分、主体部分、史学辅助学科和史学分支学科等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理论、史学方法论等。主体部分从人类历史进程的断代序列上,可以分为史前史、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等;从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可以分为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考古等;从著作的形式上,可以分为叙事体、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等。史学辅助学科主要有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考据学、训诂学、诠释学等。史学分支学科包括历史社会学、历史人口学、心理史学、计量史学等。
2.为什么学历史。
历史学主要有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史学的学术功能指历史认识,即史学的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该成果在本学科中学术水平的高低。史学的社会功能指史学成果对社会整体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学习历史,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需要服务;历史记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新人需要历史教育。
第二章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史通》:史评类史书。唐刘知几撰。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著作。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 ,共七巨
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著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主修《湖北通志》,惜未定稿,现存遗稿数十篇。遗著除史学理论《文史通义》外,还有《史籍考》、《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志》及《章氏遗书》等。
二、列举
1.史学宗旨论
赞治 资治 明道 经世
2.史家的三长和二善
史才、史学、史识 公心、直笔
3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
(1)梁启超
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
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
1920年以后
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 1901年《中国史叙论》
(2)章太炎
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訄音qiú,逼迫)论文集
(3)夏曾佑
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
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4)陈黼宸
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
4.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
(1)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释证
(2)取异国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补正
(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参证
三、简答或论述
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
(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 (2)时代的具体内容 (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 (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
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含现代)
(1)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产生时期
1924年,李大钊《史学要论》
20世纪30年代末,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时期
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社会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历史文献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撰述、中国通史撰述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著作。
(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广泛传播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建设。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受到严重摧残 ,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5)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至今——蓬勃发展时期。
用户:y***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023-12-12 10:20:29
用户:免登录购买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023-12-29 09:49:34
用户:1***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2024-04-05 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