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福利
主页 > 医学 > 【中医各家学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中医各家学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125 0 未知

【中医各家学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笔记

分类 医学

价格:¥4.9VIP¥0

购买数量: (库存:充足

免登录购买

扫描二维码轻松支付

  • 商品介绍
  • 下载记录
  • 用户评价
1. 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
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
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
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
2. 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
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
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 ,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 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
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4. 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
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 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
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
6. 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
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
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 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
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
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
8. 逆流挽舟法: 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 暑、湿气而成痢疾, 治疗主张 “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法,
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其邪出之于外,这便
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用人参败毒散。
9. 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 ,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
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 ”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 邪伏 ) 膜原:邪从口鼻而入, 内不在脏腑, 外不在经络, 舍于夹脊之内, 去表不远, 附近于胃,
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 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
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 ,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而不脱的平衡状
态。
12. 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 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 他认为“阳
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 ,指出这种肝风内动, “非外来之邪”。
13. 安谷精生:叶氏对损证中既见有精亏, 又不能安谷的病证, 即取中、下兼顾的治法, 以达到“安
谷精生”。 治中损贵在“安谷”, 理下损重在“精生”。 以下损为主的, 每以填精药中参入山药、
茯苓等,“必胃强加谷者,阴药可以效灵”。以中损为主的,往往在补中药里酌加熟地等,以达
到生精的作用。
14. 虫蚁搜剔法:指叶天士认为络病日深,非峻攻可效,须用虫蚁之类辛咸之品,以搜剔络邪,并
常用丸剂徐图缓取。其应用虫蚁之理,是“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
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 。用药如蜣螂、蜂房、山甲、地龙、蟅虫、全蝎
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
暂无下载记录
    暂无商品评价

热门资源

医药护合集

   浏览:16085

39科教育学合集

   浏览:3592

【食品科学类】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笔记合集

   浏览:3059

【药学】合集

   浏览:2437

【文学历史类】资料合集

   浏览:2383